刚刚到江西省安福县签好2万多亩松树林的松脂采制10年合同,松阳县竹源乡燕庄村农民叶祥跃马上赶回松阳筹集资金,并组织一批农民工去江西松脂基地。 u9 D8 G9 h0 t5 o: U. D) U p
; Q$ K" z. D5 j _
竹源乡地处山区,几乎没有工业企业,农业发展的潜力也有限,松脂产业成了该乡的支柱产业,很多人出省承包松林。精心呵护和培育好这个特色产业,成了该乡工作的重点。乡长吴利民调侃地说,我们经常把乡政府“搬到”外省去办公,把服务送到企业、送进松树林。9 E. m9 q- Y/ K7 B
/ O I+ T# o0 H4 T+ N1 P
大岭头村山高地少,富余劳动力没有出路。自从叶显铸等一批农民10多年前到江西割松脂后,一人带一片,一片带一村,如今全村700人中已有近400人在外地采制松脂,生活逐渐由穷变富,现在年收入达10万元的家庭已经相当多。叶显铸在江西新余办的“新峰林化厂”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,吸纳了130多名乡亲上班。9 d+ Z, }; r2 ~7 T
* T- X* S$ y$ _
在竹源乡,每个村都能找出几个脱贫致富的带头人。亲带亲,邻帮邻,只有6511人的竹源乡,现在长期在外省从事松脂产业的就有4100多人,占总人口的62.9%。采松脂的竹源农民,足迹遍布全国14个省、自治区、市。 ! R+ P D" J0 |+ n' g7 F : p$ D) h# Y1 }# o* | 信息共享和技术互通,推动松脂产业不断壮大。“松阳刀”和“竹源松脂采制法”一直是竹源采脂人的招牌技艺。王庄上村的王关润在土法加工的基础上,对松脂进行加热分流,制成松香和松节油,使松脂有了下游产品。西屏五村的蔡芳富在此基础上,又研制出采用蒸汽阀生产松香的加工工艺,使松香产品档次提高到特一级,松脂的下游产品增加到了90多个。$ E/ R9 ^+ z, T2 J
' H% m) L9 w8 C) c2 B) G7 X 政府的培训起了各松脂企业信息和技术相互传播的“桥梁”作用。在培训中,一些新技术和新做法在松脂企业中得到及时推广,就连经营方式也在同步改进。以前,竹源乡农民都是向当地承包林区采松脂。2000年,小竹溪村的何发富率先花3000万元,向江西泰和县买下了8万亩松林20年的经营权。“基地加企业”的经营模式,大大降低了松脂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风险。经政府的引导和传播,这种模式在竹源乡的松脂企业中逐渐推广。目前竹源乡在全国各地建的松脂企业有160多家,年产值4亿多元,利润2亿多元。 : H# ]# z y2 p+ {0 D3 v, E+ K0 o+ M5 c' k; L- z* D8 c* x